鳳梨、釋迦、蓮霧接連遭禁止,抗中保台下農民應何去何從?
今年初,中國以檢驗出介殼蟲因素暫緩進口台灣鳳梨,當時全民吃鳳梨撐農民成了解決問題衝擊的方法之一,然而才過半年,同樣的情況又再發生,這次影響的是台灣的釋迦和蓮霧。
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蓮霧外銷中國占比達到 97%、釋迦則有 95%;而 2020 年,釋迦出口中國為 13,588公噸、產值 12.55 億;蓮霧為 4,792 公噸、產值 5.34 億,年初被禁的鳳梨則為 42,121 公噸、產值 15.09 億,三種水果出口中國的總金額約 33 億元,這也勢必對產業造成嚴重的衝擊。
然而執政黨整天將抗中保台掛在嘴上,當農民因此受到影響時,又該如何保他們?
分散風險問題除了政府部門共同努力,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一再發生,加上如此大的產量農產品回到國內市場造成可能的衝擊,更不是每次都靠國人用新台幣就能解決。多元的通路與競爭力的提升與等方案都是有關單位需加強努力的目標,也期盼執政黨在譴責中方的同時,也應努力在國際經貿現狀中找出解方、開創新路,更別讓基層農民成為執政團隊「抗中保台」口號下最先被犧牲的一群人。
未來該如何分散風險並提升競爭優勢,都是政府與我們需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相關新聞連結: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q2r9k9?utm_source=lineshare
#台灣民眾黨
#三民服務處
#李佳玲